近日,最新修订的《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简称新版《规范条件》)开始征求意见,其中对梯次利用和再生利用企业等多方面提出更多细节要求。这也意味着自今年3月起暂停的动力电池回收“白名单”企业申报将迎来重启,而更加严苛的准入门槛,无疑进一步突显了巴特瑞科技等“白名单”企业“含金量”,其行业引领价值和标杆作用更加吃重。
2018年至今,我国已先后发布5批次、共计156家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白名单”企业。对比2019年版本《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修订后的版本对“白名单”企业场地、研发投入等方面作出更多要求。
在企业布局与项目选址上,新版《规范条件》增加应符合“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及规划环评”款项,并要求已经建成投用和在建的综合利用企业不符合新版本要求的,在2年内搬迁。
在综合利用能力上,新版《规范条件》提出,企业每年用于研发及工艺改进的费用应不低于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业务收入的3%,同时还明确,企业应按照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溯源管理有关要求建立溯源系统,具备信息化溯源能力并开展溯源工作,将溯源信息及时准确地上传至新能源汽车国家监测与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综合管理平台;应设立专门的废旧动力电池贮存场地,配备红外热成像监控、烟雾报警等安全防护设施等。
困扰动力电池回收行业“正规军”健康发展的一大难题是,全国电池回收网络尚不完善,回收率不高,不少“二手电池”流向了灰色地带,给行业健康发展带来隐患。
对此,今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的意见》作出顶层部署,提出加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溯源管理;建立健全动力电池生态设计、碳足迹核算等标准体系;大力推动动力电池梯次利用产品质量认证,研究制定废旧动力电池回收拆解企业技术规范;开展清理废旧动力电池“作坊式回收”联合专项检查行动;研究旧动力电池进口管理政策等。
据《中国交通报》报道,此次制定的新版《规范条件》,或将大幅提高参与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准入门槛,有效防止“浑水摸鱼”。
北方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纪雪洪分析认为,随着市场上符合申报条件的企业增多,从行业管理角度来讲,还是希望能够有更高技术实力的公司来做动力电池回收利用,避免鱼龙混杂。“虽然小规模的企业可能缺少核心技术,容易遭到市场自然淘汰,但抬高准入条件后,将会让这一行业更快地进入正轨,使得政策标准能够有效适应行业快速发展的节奏与需要。”
一直以来,巴特瑞科技始终专注于动力电池资源绿色循环利用,是国内最早探索动力电池回收拆解的创新企业之一。特别是,巴特瑞科技拥有自主研发的全自动、免放电物理拆解的行业首创核心技术,成功解决了拆解过程中“电解液冷凝、电池粉尘污堵、收率偏低”等行业难题,并实现安全环保无污染拆解,全流程无废水、废渣产生,废气集中安全环保处理。
巴特瑞科技积极参与起草了8项国家标准,极大地推动了行业的规范化发展。2022年11月,巴特瑞科技入选工信部《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第四批),成为“白名单”企业。2023年,巴特瑞科技的领先工艺技术,先后入选《国家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先进适用工艺技术设备目录(2023年版)》、《国家先进污染防治技术目录(固体废物和土壤污染防治领域)》等产业目录。2024年,巴特瑞科技又与中国一汽、吉利集团、长城汽车、宁德时代、弗迪电池、中创新航、欣旺达、格林美、华友钴业、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等,一同启动中国电池ID联合研究计划。
据《中国交通报》报道,2023年,福田汽车控股子公司北京智程运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与巴特瑞科技合作,共同开发电池拆解和梯次再生利用的废旧电芯和极片等电池资源,共建退役动力电池回收网。目前,巴特瑞科技已与三一集团、徐工、金风科技、福田汽车等行业龙头企业达成战略合作,推进废旧动力电池在备电、充换电等领域安全梯次应用,加速新能源产业发展。
市场分析认为,随着新版《规范条件》的实施,动力电池回收拆解行业的准入门槛将持续抬升,巴特瑞科技作为行业领跑者,有望在这一过程中继续发挥行业引领作用,促进全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